把脈世界格局演變測試
一、選擇題:
1、在一次歷史知識競賽上,主持人剛說完:“這是一次由戰勝國參加的國際會議,會上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遭到拒絕,消息傳到中國,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張明同學就知道了正確答案,這一會議是()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慕尼黑會議 D.雅爾塔會議
2、一戰后,確立帝國主義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新秩序的會議是()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慕尼黑會議
3、下列關于一戰后世界體系建立的表達,錯誤的是()
A.巴黎和會被英法美意四國操縱 B.國聯實際上是帝國主義戰后維護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
C.華盛頓會議主要協調了日美矛盾 D.消除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4、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共同點是()
①少數帝國主義國家操縱會議 ②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
③會議暫時調整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④兩會均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5、“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后,法國元帥福煦曾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這主要是因為( )
A.資本主義大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終將激化
C.沒有消除各大國之間的矛盾,卻埋下了更大沖突的種子 D.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6、下列事件,哪些是在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影響下發生的( )
①意大利法西斯上臺 ②德國開始突破凡爾賽體系 ③羅斯福新政 ④日本在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慕尼黑協定中,英法之所以對德國進行妥協是因為( )
A.英法與德國是同一陣營的侵略者 B.捷克和英法的矛盾很深
C.英法維護既得利益而犧牲小國利益 D.英法無力對抗德國
8、聯合國在二戰后至今,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中國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是在( )
A.聯合國成立時 B.美蘇兩極對峙開始時 C.蘇東巨變時期 D.1971年26屆聯合國大會
9、1919年的巴黎和會和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相似之處有( )
①大國強權政治明顯 ②重新確立戰后亞歐政治版圖
③都有關于處理德國問題的內容 ④都有損害中國主權的做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當今世界,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試圖稱霸世界,成為“世界領袖”。這個國家是( )
A.俄羅斯 B.德國 C.日本 D.美國
1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冷戰“政策包括( )
①杜魯門主義出臺 ②對歐洲提供經濟援助 ③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④侵略朝鮮、越南 ⑤成立華沙條約組織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2、學習歷史需要準確理解并運用知識,下列關聯正確的一組是( )
A.華盛頓會議——便利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B.歐盟——當今最大的軍事政治集團
C.伊拉克戰爭——體現出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 D.當今國際格局——多極化格局形成
法國和德國是歐洲的兩個大國,法德關系對歐洲的和平與安全影響巨大。回答13--15題
1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和德國(聯邦德國)由敵視轉為和解。下列各項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歷史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 B.歐洲煤鋼聯營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體的成立 D.馬約的簽訂
14、冷戰結束后,以法德為核心的歐洲聯合進一步擴大。到1994年,歐洲聯盟( )A.成員國包括西歐、北歐和東歐的國家 B.整體實力與美國相當
C.在區域經濟組織中一體化程度最高 D.實現了貨幣聯盟
15、歐洲走向聯合的主要目的是( )
A.實現歐洲的一體化 B.實現成員國之間商品、人員、勞務、資本的自由交流
C.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 D.促進各成員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擺脫美國的控制
16、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歐共體成立 ②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④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17、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在他十歲上學時,從學校和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以及聽人講述的事情中不會有( )
A.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侵略朝鮮 B.歐共體成立 C.搖滾音樂在世界上興起 D.兩極格局形成
18、與右圖所示旗幟相符的信息是( )
①2001年 中國WTO ②1993年 歐洲聯盟③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④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⑤比利時 布魯塞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
19、日前,不少歐洲人的觀念從“我是英國人”或“我是德國人”轉變為“我是以歐洲人”,這一變化與下列哪一組織的建立緊密相關( )
A.國際聯盟 B.聯合國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歐洲聯盟
20、某班開展以“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小明同學確定了以下研究內容,其中不準確的是( )
A.羅斯福新政 B.美蘇“冷戰” C.多極化趨勢 D.科索沃戰爭
國際關系是國際交往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據此回答21—22題。
21、兩極格局結束后,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全球戰略攻勢,一方面積極推動北約東擴,另一方面加強與日本的戰略合作。其目的是( )
①壓縮俄羅斯的勢力空間 ②推動全球一體化進程 ③遏制中國的發展 ④加速世界格局的多極化進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同二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種種挑戰。”這種“挑戰”主要指的是( )
A.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劣勢 B.第三世界興起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C.中東國家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 D.歐共體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
23、下列國際格局的變動中,受到科技革命影響和推動的是( )
① 19世紀英國成為世界霸主 ② 20世紀美國逐步成為世界霸主
③ 20世紀中期兩極格局形成 ④ 21世紀多極化趨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05年9月15日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反映了國際關系的本質要求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愿望。據此回答24~25題:
24、下面對當前國際格局的認識正確的是( )
① 當今世界的格局是二戰的結果 ② 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 ③世界和平是由聯合國維護的 ④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是當代國際政治的重大問題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25、建設和諧世界是( )
①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的要求 ②抵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需要
③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國謀求世界霸主地位的必要條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
二、非選擇題
26、穿越歷史時空的隧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召開的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新的統治秩序。在此體系下,20--4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取得了相對穩定的發展。
此后,經濟危機開始在美國爆發,繼而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了對付危機,美國的羅斯福一上任就實施新經濟政策,維護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專政,日本以軍部的法西斯專政也建立起來。20世紀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國相互勾結,最終形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三國同盟,世界和平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二戰結束后,形成以美英為首的兩極格局。兩極對峙格局再一次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和平與安全。
上面是小明同學總結的關于世界格局的演變經過,有5處違背基本史實的錯誤,請逐一指出,并開動你的腦筋,進行改正。
錯誤1: 改正:
錯誤2: 改正:
錯誤3: 改正:
錯誤4: 改正:
錯誤5: 改正:
27、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回想到大約1500年前后的世界時,那時的西歐是富有生氣、積極擴張的地方。當時,敢于從事性命相關的航海探險不是中國人、印度或阿拉伯人,而是 A ;是他們,駕著前程遠大的浪潮——最終將吞沒整個世界的浪潮——前進。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8年,天皇頒布一篇誓文,強調“破除舊習……。求知識于世界。”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2002年3月,美國紐約市中心的一幢大廈正式更名為海爾大廈,這里作為中國著名的家用電器廠商海爾集團的北美總部正式啟動。美國的波音公司為了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質量最好的零部件,在全世界范圍內組織零部件生產廠。21世紀初,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飛機裝配有中國制造的部件。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的A處應該填入什么?這類探險產生的深遠影響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天皇指的是誰?舉一例說明他是如何“破除舊習,求知識于世界”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當今哪一經濟現象?你認為我國在這一經濟現象中的劣勢是什么?
28、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歐和日本都是美國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導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的非常激烈……同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相比,美國遭到了我們甚至做夢都沒有想到過的那種挑戰。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一次演說
材料二:1957年3月25日,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6國領導人聚會羅馬,簽署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等文件,6國又在布魯塞爾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統稱歐洲共同體。《布魯塞爾條約》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歐洲經濟的迅速發展。
材料三:2001年10月20日至2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與會成員領導人以“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為主題,就世界和地區經濟形勢、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和APEC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廣泛共識。
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么?分析其原因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分析歐共體的成立反映了二戰后世界經濟出現的什么趨勢?這種趨勢背后的根本動力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可以看出亞太地區也呈現了怎樣的趨勢?和材料一對比,阻礙亞太地區和平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什么?
(4)結合材料分析,你認為中國應該怎樣做才能充分迎接經濟發展新趨勢的挑戰?
29、歷史漸去漸遠,但歷史留給我們的思考太多太多,回首前人走過或曲或直的路,深刻思考之后,我們的路會越走越清晰。請結合二戰后“昨天的歷史”,填寫“今天的感悟”。
昨天的歷史 | 今天的感悟 |
歐洲、日本經濟的發展 |
|
美蘇爭霸 |
|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
參考答案:
1.A2.B3.D4.B5.C6.B7.C8.A9.D10.D11.A12.C13.B14.C15.D16.B17.B18.C19.D20.A21.C22.D23.C24.A25.B
二、26.上面是小明同學自己總結的關于世界格局的演變經過,有5處違背基本史實的錯誤,請逐一指出,并開動你的腦筋,進行改正。
錯誤1:20--4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取得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改正:改為20年代
錯誤2:美國的羅斯福一上任就實施新經濟政策 改正:美國的羅斯福一上任就實施新政
錯誤3:德、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專政 改正:德國建立起法西斯專政
錯誤4:三國同盟 改正:邪惡的軸心國
錯誤5:形成以美英為首的兩極格局 改正:形成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
27.
28.(1)美國經濟的特點是:經濟地位下降。原因有:①20世紀70年代因中東國家提高石油價格引發的經濟危機②歐共體和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③在與蘇聯的爭霸斗爭中美國處于劣勢④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原因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2)反映了人戰后世界經濟出現的全球化趨勢;根本動力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高新科技的發展)
(3)出現了合作的趨勢。日本對戰爭的認識,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存在;美國霸權主義政策,插手亞洲事務;各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不同等因素。
(4)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管理經驗;應該加強國與國之間團結合作;堅持和平與發展的主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與相鄰的國家加強區域的交流合作。
29. 歐洲、日本:重視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發展高新產業;吸收外資,結合本國國情,不斷調整經濟政策;利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美蘇爭霸: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結合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提高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警惕西方和平演變。第三次科技革命:國家:重視科技發展,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和高新產業;個人:努力學習,關心國家大事,幫助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等。